2025-11-08 20:36:49|已浏览:3次
——遂宁市职业教育工作综述
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与天齐锂业携手共建的射洪锂电产教融合基地里,学院材料1班学生正在设备岗、工艺岗上进行实操,不仅实现了“课堂”与“生产线”的无缝衔接,更让实操内容与遂宁锂电产业的发展脉搏同频共振。
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是当下遂宁职业教育的生动缩影。谁能想到,曾几何时,遂宁的高等教育还在全省末位徘徊,仅有1所高校的窘境,成为人才培养的痛点。然而,短短数年间,一场职业教育的深刻变革在这里轰轰烈烈地展开,书写了从“教育洼地”到“人才高地”的奋进篇章。
“十四五”以来,遂宁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气魄,累计投入约232亿元,新(改、扩)建中高职和本科院校校区9所,市域内大学生从严重不足跃升至近8万人。这一跨越式发展,源于遂宁市委、市政府将职业教育摆在服务区域发展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以超常规举措破解发展瓶颈,为推进遂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格局之变
从“一校独撑”到“一核四区”的战略重塑
遂宁职业教育的突围,首先是一场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的战略破局。
面对高等教育资源匮乏的严峻现实,遂宁市在“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作出关键抉择——把大力发展职业高等教育作为主攻方向。
这并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一次立足长远、重构教育版图的战略抉择。
在市委的强力推动下,遂宁积极拓展合作空间。2023年6月,第十九届西博会期间,川渝职教社与遂宁市政府签订了助推遂宁建设区域职业教育中心战略合作协议。2024年9月,“建遂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署,中共遂宁市委与民建省委会将在区域职教中心建设等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通过创新运营机制、多方筹措资金,庞大的教育资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向遂宁集聚。如今,漫步遂宁,“一核四区”的职业院校新格局已然成型。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龙凤产学研园区扎根遂宁高新区,遂宁职业学院入驻同一区域,形成智力核心;射洪锂电产业园区的锂电产教融合基地、安居经开区的汽车产教融合基地、河东新区科教园区的能源职业学院、大英县文旅产业园区的四川文轩职业学院遂宁校区……9所高校星罗棋布,犹如一颗颗嵌入产业沃土的“智慧芯片”,彻底改变了遂宁高等教育的面貌。
“把学校建在产业园,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产教融合最基础的逻辑。”遂宁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物理空间上的耦合,为更深层次的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内涵之跃
从“规模扩张”到“质量引领”的精彩蝶变
在实现规模跨越的同时,遂宁职业教育同步完成了内涵发展的精彩蝶变。
2023年6月,中华职业教育总社授予遂宁市“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示范试验区”牌匾,标志着遂宁职业教育获得国家级认可,成为全市职业教育能级提升的生动缩影。
优质教育资源在这里加速集聚——全市10所中职学校中,7所获评国、省重点及示范校,占比高达70%;5所学校入选四川省“三名工程”立项建设单位,数量稳居全省前三。这份成绩单,彰显了遂宁中职教育扎实的“内功”。
历史性突破在这里接连实现——2024年,遂宁市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师团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勇夺一等奖,实现了四川省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在该项赛事中国家级最高奖项“零的突破”。
与此同时,在省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班主任能力比赛、学生技能大赛等多项赛事中,遂宁代表队已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屡屡将“优秀组织奖”收入囊中。这些荣誉,如同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丈量着遂宁职业教育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奋进历程。
深度融合
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与产业经济的同频共振。
2023年9月,在第二十一届海科会上,电子科技大学与遂宁市政府完成校市合作签约,并与四川能投川中天然气储运有限公司、四川晨光博达新材料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启动“遂宁市能源电子赋能专项行动”。
从这项行动中不难看出,遂宁职业教育的精髓,正是在于打破了学校与企业的界限,构建了共生共荣的发展生态——
专业设在产业链上。专业设置紧扣遂宁“5+1+N”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脉搏,构建起动态化、精准化的专业设置机制,95个与重点产业精准对接的专业点,如同一条条人才输送的“专用车道”。2025年新增调整的19个专业中,有16个直接服务于“5+1+N”重点产业。这种超前布局的智慧,实现了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紧密衔接。
课堂搬到生产线旁。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射洪锂电产教融合基地,学生们的课堂就在锂电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中;在安居汽车产教融合基地,课堂与车间无缝衔接……目前,全市职业学校开设各类“订单班”89个,覆盖学生3708人。校企协同共建15个产业学院、300个实训基地,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育人网络,推动“学生就业有岗位、产业发展有人才”。
服务融入发展大局。职业教育的崛起,为遂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从锂电科技到绿色食品,从高端装备制造到现代文旅……重点产业的流水线上、研发中心里、管理岗位上,活跃着大量本土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优质人才已然成为支撑遂宁奋力冲刺“两千亿俱乐部”的重要力量。
今天遂宁的职业教育,已不仅是技能人才的“锻造处”,更成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金色名片”。它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同类城市如何依托职业教育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遂宁样本”。
夕阳西下,遂宁能源职业学院的实训教室里依然灯火通明,几名学生围绕新能源设备展开热烈讨论。这些年轻的技术技能人才,正如这座城市一样,在职业教育的沃土中茁壮成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遂宁职业教育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产教融合的新高度迈进,为这座城市的发展铸就最坚实的“钢铁脊梁”。
(全媒体记者 李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