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中职网! 四川中职网

  • 四川科华高级技工学校
  • 位置:四川中职网 > 新闻资讯 > 职校动态 >  四川出台2025-2027年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方案

    四川出台2025-2027年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方案

    来源:四川中职网

    2025-10-17 13:57:47|已浏览:10次

    据四川省人社厅官网信息,四川省人社厅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四川省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旨在响应国家及省级关于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决策,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为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总体目标:三年内培训超150万人次

    《方案》紧密围绕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及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求,坚持市场有效与政府有为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各方资源,聚焦高精尖产业、急需行业及就业重点群体,实施分行业、分群体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旨在促进劳动者技能提升、就业、增收及乐业。计划在三年内,全省统筹开展市场化和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0万人次以上。至2027年底,实现技能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匹配,技能培训生态更加健康多元,技能价值实现路径更加畅通。

    分行业领域培训:前沿与传统并重

    前沿领域精准培训

    • 先进制造业:聚焦智能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每年培训不少于5万人次,并将培训指标纳入重点企业评价体系。
    • 数字经济:围绕大数据、具身智能等,每年开展数字技能类培训1万人次。
    • 低空经济:结合战略定位及重点产业集群需求,每年培训0.5万人次以上。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交通运输:涵盖公路、水运等传统及新兴领域,每年培训3万人次。
    • 农业农村:聚焦乡村人才振兴,实施多项培育计划,每年培训2万人次,并开展“一村六员一主播”培训,每年6000人次。
    • 生活服务业:面向家政等人员,每年培训7万人次,鼓励围绕消费热点开展培训,每年2万人次。

    民生领域重点保障

    • 养老托育:服务“一老一小”需求,每年培训1.3万人次。
    • 建筑施工及物业管理:聚焦建筑全产业链条,每年培训2万人次。
    • 文旅行业:围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每年培训4万人次。
    • 安全应急:确保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覆盖率达100%,每年培训5万人次以上。

    重点群体培训:分类施策促就业

    企业职工稳定队伍

    • 支持企业通过在岗、转岗培训稳定职工队伍,每年培训不少于1万人次。
    • 对失业职工提供职业指导等服务,各级工会每年培训产业工人2万人次以上。

    青年群体提升能力

    • 实施百万青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自主参加技能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1万人次。
    • 深化校企合作,推行多种培养培训模式。

    农民工等群体分类培训

    • 以农村转移劳动力等为重点,每年培训不少于9万人次。
    • 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时做好务工人员技能培训。
    • 每年开展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和技能培训不少于1万人次,组织残疾人参加技能培训每年1万人次,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劳动力培训每年8000人次。

    实施技能强基工程:提升培训效能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 支持企业健全职工培训制度,创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企业实训基地。
    • 鼓励龙头企业打造跨企业培训中心,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

    增强职业院校效能

    • 鼓励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所得收入可提取资金作为绩效工资来源。
    • 支持技工院校发挥主力军作用,力争到2027年底年培训规模达到在校生规模的1.5倍。
    • 支持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等。

    激发社会机构活力

    • 定期开展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评估,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 支持其开展高质量和“短平快”式培训项目,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

    推进平台载体建设

    • 支持各地建设技能人才培训平台载体,到2027年底新建省级及以上平台40个,发挥平台引领示范作用。

    优化资源要素供给

    • 建设师资培训中心,开发新职业培训教材,推进培训课程数字化建设,推行“我要培训”一件事。

    完善产教评融合路径:健全激励机制

    建立供需对接机制

    • 依托相关机构常态化开展“产训”供需对接活动,各市(州)制定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指导目录并定期发布。

    分层分类实施培训

    • 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探索创新多种培训方式,鼓励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合作。

    规范培训评价工作

    • 择优确定培训机构,完善承训机构进入退出规则,优化技能评价机构和职业(工种)布局。

    健全补贴激励机制

    • 建立培训质效评估体系,实施差异化培训补贴政策,将培训成效作为考量因素。
    • 完善技能导向的使用激励机制,推行“新八级工”制度,评选首席技师和特级技师,完善薪酬分配制度。

    健全组织保障体系:确保方案落实

    形成工作合力

    • 按照“人社财政牵头、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原则,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各部门积极履行职责。

    加强培训资金保障

    • 统筹用好各类资金支持培训,指导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确保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

    强化资金监管

    • 压实相关部门主体责任,确保培训资金规范安全,对违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

    加强统筹调度

    • 各有关部门加强数据统计,各地完善协调机制,对工作进展慢、效果不明显的地区及时督促提醒。

    营造良好氛围

    •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知晓度和参与度,打造一批职业技能培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