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7 13:54:03|已浏览:10次
根据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安排,市委教育工委围绕“增设社会急需、受家长与学生欢迎的专业”这一改革方向,紧扣全市产业“建圈强链”与“立园满园”两大核心任务,秉持“实践导向、产业导向、社会导向”原则,全力推动市属高职院校专业“重构升级”“精准对接”,全面提升院校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针对市属高职院校在产业趋势把握上的不足、产教融合的浅层次问题以及专业布局的重复性,成都发布了《成都市市属高职院校专业优化调整实施方案(2025-2027)》。该方案通过整合校局地资源打造优质专业,融入“立园满园”行动提升专业内涵,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专业与产业无缝对接,采取分类推进、分步实施、分校落实的策略,有序推动4所院校的专业优化调整。
方案制定了“红黄牌”专业清单,明确停办一批红牌专业、改造一批黄牌专业、合并一批重复专业、新增一批紧缺专业、保留一批优质专业。预计到2027年,专业调整率将达到88%,与园区重点产业的匹配度将实现100%,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新生态,打造全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示范区。
引入四川省教育评估院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以“产业需求侧”引领“教育供给侧”改革,创新构建“产业驱动—质量共建—结果赋能”的三维闭环评估体系,对4所市属高职院校的162个招生专业进行全面、全周期的诊断评估。
组织省内外40余位行业、企业和院校专家进行深入研讨,构建了包含5类核心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29个观测点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全周期沟通机制,充分听取院校意见。评估过程以已有数据和案例为基础,减少主观判断和临时材料准备。
为各校专业绘制“精准画像”,梳理出“校企合作深度不足”等25条共性问题,并针对每个专业制定个性问题清单。明确21个红牌专业(占比13%)和27个黄牌专业(占比17%)。
2025年停办合并25个专业(如商务英语)、升级改造27个专业(如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新增13个急需紧缺专业(如无人机测绘技术),实际调整率达40%,超过原定36%的年度目标。
优化调整后,市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如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的对接率从53%提升至66%;与全市35个产业园区构建深度联动机制,对接率从59%提高到67%。
未来,成都市将继续推进市属高职院校专业优化调整,确保新增专业的课程、教材、师资、实训基地“四个到位”,深化“校局地”共建、“校企校”合作等创新举措,建好在蓉高校“立园满园”工作站,打造高校、园区、企业精准对接的实体化枢纽平台,探索试点院校师生创新创业中心,为高质量完成市属高职院校专业优化调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 | 佳 敏
二审 | 杨梓琳
终审 | 张 良
来源自成都教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