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中职网! 四川中职网

  • 四川科华高级技工学校
  • 位置:四川中职网 > 新闻资讯 > 职校动态 >  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成都推进市属高职院校今年完成专业调整40%

    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成都推进市属高职院校今年完成专业调整40%

    来源:四川中职网

    2025-10-17 13:54:03|已浏览:10次

    根据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安排,市委教育工委围绕“增设社会急需、受家长与学生欢迎的专业”这一改革方向,紧扣全市产业“建圈强链”与“立园满园”两大核心任务,秉持“实践导向、产业导向、社会导向”原则,全力推动市属高职院校专业“重构升级”“精准对接”,全面提升院校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明确方向,稳步推进改革

    针对市属高职院校在产业趋势把握上的不足、产教融合的浅层次问题以及专业布局的重复性,成都发布了《成都市市属高职院校专业优化调整实施方案(2025-2027)》。该方案通过整合校局地资源打造优质专业,融入“立园满园”行动提升专业内涵,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专业与产业无缝对接,采取分类推进、分步实施、分校落实的策略,有序推动4所院校的专业优化调整。

    方案制定了“红黄牌”专业清单,明确停办一批红牌专业、改造一批黄牌专业、合并一批重复专业、新增一批紧缺专业、保留一批优质专业。预计到2027年,专业调整率将达到88%,与园区重点产业的匹配度将实现100%,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新生态,打造全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示范区。

    用户导向,科学评估体系

    引入四川省教育评估院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以“产业需求侧”引领“教育供给侧”改革,创新构建“产业驱动—质量共建—结果赋能”的三维闭环评估体系,对4所市属高职院校的162个招生专业进行全面、全周期的诊断评估。

    闭环评估,体系完善

    组织省内外40余位行业、企业和院校专家进行深入研讨,构建了包含5类核心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29个观测点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细致评估,过程透明

    建立全周期沟通机制,充分听取院校意见。评估过程以已有数据和案例为基础,减少主观判断和临时材料准备。

    结果应用,精准施策

    为各校专业绘制“精准画像”,梳理出“校企合作深度不足”等25条共性问题,并针对每个专业制定个性问题清单。明确21个红牌专业(占比13%)和27个黄牌专业(占比17%)。

    分类指导,精准对接需求

    稳妥推进专业停办与合并

    • 教师转型发展:提供“转岗培训+企业实践+过渡期支持”的组合方案,通过谈心谈话和系统培训,确保停办专业的专任教师顺利转岗(仅1人退休)。
    • 学生平稳过渡:通过完善教学资源、加强就业指导、设立热线电话等措施,确保3100余名学生安心完成学业。
    • 实训设备高效利用:通过功能改造和升级,将1700余台/套设备投入其他专业教学、社会培训和学生创新创业,实现设备“零闲置、高效益”。

    系统升级改造现有专业

    • 深入产业调研:深入重点产业园区和优质企业,了解产业趋势和企业需求。
    • 教学资源更新:设置人工智能、大数据等89个通用课程模块,将203个真实项目融入课程。新建或改造73个企业场景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开发48部教材。
    • 师资能力提升:开展AIGC技术应用等专项培训,组织教师到格力电器等企业实践,聘请92名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产业教授(导师),承担88门实践课程。

    按需增设紧缺专业

    • 师资保障:通过“引进+转岗”双路径,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
    • 课程与教材开发:与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发25门新增专业核心课程和14部核心教材。
    • 实训基地建设:投入2800余万元,与国星宇航等企业新建28个校内外实训基地。2025年新增紧缺专业共招生800余人。

    强化配置,精准扶持优势专业

    • 深化产教融合:做强与产业部门、属地政府共建的8个拳头专业群。新建8个在蓉高校“立园满园”工作站,与新华三、卡诺普等企业共建38个工匠学院、特色产业学院和31个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开设51个订单班。校企合作开发68个标准,如Web3人才评价体系、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标准等。
    • 探索差异化拨款:实施绩效导向的生均拨款调整,扣减红、黄牌专业拨款用于奖补品牌专业,通过财政资源的激励和约束,推动市属高职院校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持续发力,初显改革成效

    年度目标超额完成

    2025年停办合并25个专业(如商务英语)、升级改造27个专业(如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新增13个急需紧缺专业(如无人机测绘技术),实际调整率达40%,超过原定36%的年度目标。

    专业与产业更加匹配

    优化调整后,市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如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的对接率从53%提升至66%;与全市35个产业园区构建深度联动机制,对接率从59%提高到67%。

    未来,成都市将继续推进市属高职院校专业优化调整,确保新增专业的课程、教材、师资、实训基地“四个到位”,深化“校局地”共建、“校企校”合作等创新举措,建好在蓉高校“立园满园”工作站,打造高校、园区、企业精准对接的实体化枢纽平台,探索试点院校师生创新创业中心,为高质量完成市属高职院校专业优化调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 | 佳 敏

    二审 | 杨梓琳

    终审 | 张 良

    来源自成都教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