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8 09:45:03|已浏览:5次
中新网保定10月25日消息(记者裴国荣、吕子豪、李亦阳):“技能人才是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10月24日,欧美同学基金会理事长、河北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李军在参观长城汽车保定生产基地时这样表示。
10月23日至24日,一场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国际合作”为主题的2025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会议,暨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第二届中方理事会首次会议在河北保定召开。来自国内外500余名职业教育专家和产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
会议期间,保定市所推行的“以特色化为基础,以国际化促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保定市重点介绍了中药、纺织等六个特色产业学院的建设情况,并成功签约了包括“中德(保定)汽车生产工艺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和“中德具身智能产业学院”在内的十多个合作项目,成功实现了产业需求与职业教育供给的精准对接。
10月24日,保定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正在展示智能制造汽车生产线设备的操作。李瑞 摄
在实地考察环节,与会者走进了长城汽车保定生产基地,亲身感受了“企业车间与学校课堂”紧密结合的成果。
“我们与保定当地的职业院校合作,将企业的实际生产场景和技术标准直接融入教学过程。企业的工程师担任‘产业导师’,定期到学校进行技术授课。而学生则以‘学徒’的身份进入车间进行轮岗实践,毕业后可直接胜任企业的技术岗位。”长城汽车的人力资源负责人介绍说,这种模式已从过去的学校“按需培养”转变为现在的企业“订单定制”。
据介绍,双方共同开发了12门特色课程,确保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完全匹配。这种深度合作模式不仅大幅缩短了企业新员工的岗前培训周期,还使院校汽车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提升至92%。
作为保定本土的汽车零部件领军企业,立中四通轻合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立中集团”)与职业院校共建的“数智化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也成为了考察的焦点。
针对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合作院校开设了特色班级,从课程设置到实训设备都严格按照企业生产标准来执行。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线的操作,实现了“学习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成果”。
“职业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够紧跟产业升级的步伐,为企业‘量身打造’所需的技能人才。”立中集团董事长臧永兴表示,通过与院校的紧密合作,企业成功解决了数智化转型过程中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
10月24日,与会者在保定特色产业学院前合影留念。李瑞 摄
保定,作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近年来在职业教育领域走出了一条“以特色化为基础,以国际化促发展”的创新之路。这里不仅将驴火产业学院打造成了“文旅融合+技能培养”的城市新名片,让安国“天下第一药市”的千年药香通过中医药产业学院焕发出新的生机,推出了“药膳奶茶”等时尚养生新品,还在白沟箱包、高阳纺织、曲阳雕刻定瓷等特色产业领域布局了产业学院,实现了“一个产业对应一所学校,一所学校专精一项技能”的产教深度融合。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不仅跳出了‘会议讨论’的理论框架,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产教融合的‘实践温度’和‘实际成效’。”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中方秘书长刘宇表示,考察不是走过场,职业教育必须主动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紧跟产业步伐,围绕项目展开,才能找到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