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1 10:27:50|已浏览:14次
金牌故事 | 王帅:
将技艺锤炼为本能 以匠心攀登上巅峰
在庄严而热烈的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闭幕式上,当站到全国最高领奖台上的那一刻,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仪器仪表制造项目金牌获得者、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优秀教师王帅感觉到了聚光灯散发出的灼热气息和胸前奖牌沉甸甸的分量。
在这个高光时刻,回望征战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的旅程,他心中浮现的,是无数个与星辰为伴、与代码较劲、与精度“死磕”的日日夜夜……
千锤百炼
铸就“肌肉记忆”
“备赛的日子,像是一场漫长而孤独的修行。”王帅说,自己的“战场”就在操作台的方寸之间。仪器仪表制造,考验的是极致的精准、绝对的耐心和全面的技术融合。从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安装到系统组态、程序编写,再到最后的生产过程运行调试、故障诊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做到分毫不差。
备赛的那段时间,王帅的生活几乎是“两点一线”:训练基地和宿舍。
重复练习同一个操作,直到双手稳定得像机床;反复测算同一个数据,直到公式和代码像是刻在了脑子里。
王帅清晰记得,为了将一个零件的精度控制在微米级,他连续一周每天练习超过12小时,失败了就重来,直到手指即使不依靠眼睛,也能凭借感觉找到最完美的位置。教练常说:“技能之道,唯手熟尔。”对此王帅深以为然。他坚信:唯有将技艺锤炼成本能,才能在赛场上应对万变。
心无旁骛
磨砺精湛技艺
大赛临近,空气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冲刺阶段,训练强度和精神压力都达到了顶峰。王帅和教练团队开始进行全流程的模拟考核,完全模拟赛场环境和时间限制。
那是身体和意志的双重考验。每天11个小时的高度集中,汗水常常模糊了护目镜;一个微小的失误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心态的调整变得至关重要。教练团队为高压状态下的王帅舒缓焦虑,分享减压技巧,帮助他以最稳的心态走向赛场。
夜深人静时,王帅常常躺在床上,在脑海里“过电影”一样复盘每一个操作步骤,思考如何能再快一秒,精度再高一点。他告诉自己:“稳住,你能行。每一次模拟的失误,都是为了在正式比赛中绝不再犯。”
沉着应战
匠心闪耀赛场
走进真正的赛场,气氛比想象中还要凝重。耳边是其他选手操作设备发出的各种声音,空气中弥漫着金属的味道。深吸一口气,他告诉自己:“把这里当成平时的训练场,你一定行!”
题目发下来,内容复杂且极具挑战,但王帅的心情反而变得平静——平时的训练已经覆盖了所有难点,他成竹在胸。按照自己演练了无数次的节奏,读图、划线、设计、安装、编程、调试、运行……整个世界仿佛安静了下来,他的眼里只有手中的零件和仪器上的数据。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在操作中,王帅遇到一个传感器数据读取不稳定的突发状况,那一刻他的心跳仿佛漏了一拍。
关键时刻,平日成千上万次训练铸就的肌肉记忆稳住了他的心态。王帅迅速调节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按照故障排查流程一步步检查,最终发现问题出在一个极其隐蔽的虚焊点上。解决了这个“拦路虎”,后续流程便一气呵成。当王帅把最终成品交给裁判时,他知道,自己已经发挥出了自己的全部水平,无论结果如何已没有遗憾。
永不停步
梦想驶向新程
闭幕式上,当大屏幕上打出仪器仪表制造项目冠军的名字——“王帅”,全场响起热烈掌声,巨大的喜悦和激动瞬间冲走了所有疲惫。
站在领奖台上,王帅看到的不仅是掌声和鲜花,更是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这块金牌,不属于我一个人,它属于默默付出的专家团队,属于并肩作战的教练、队友,属于所有支持我的人。”
王帅说,“比赛落幕,但人生的竞赛永不停止。这次经历对我而言,是一次技能的巅峰检验,更是一次精神的淬炼升华。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不仅仅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更是在面对压力时的从容不迫,追求完美时的永不言弃。”
回归校园与课堂,王帅把耀眼荣誉和深切感悟藏进心底,以归零心态又投入繁忙的学习工作。
他说,自己将带着这份荣誉和感悟,继续深耕在仪器仪表技能领域。他的梦想,是让技艺不再仅仅局限于比赛场,更能应用于生产实践与产业升级,为中国精密制造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微光。
国赛金牌,不是奋斗的终点,而是新征程新的起点。匠心织梦,不负青春。王帅的技能报国之梦,才刚刚启程!